咱们也研究点成事的技术?

成事真的挺难的,除了发展趋缓、竞争激烈、阶级固化等老生常谈,有个可能的假设是,因为简单的模式和生意越来越少,低垂的果实都被采摘,企业信息化设施日益成熟,资本加持更加激进,单兵作战的胜算逐渐变低,更加倚赖大规模协作,更需要复合型人才,而这些都这对个人能力模型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
20 多岁的时候,飘在空中想实现人生理想,落到地上想找到安稳平衡,结果在立志和躺平之间摇摆,举棋不定。大多人都拥有两种状态,不过一旦把两种状态塑造成对立面,永远站在此端盼望彼端,就太痛苦了。

所以,面对越来越佛系的世界,想要开始用一个新的主题牵引,那就是:如何成事,今天就简单聊聊相关的想法。

更友好地看待「管理」

2011 年,32 岁的王兴初见马云,谈阿里巴巴投资美团的事,期间有个对话流传甚广:1

王兴:你最强的是什么?

马云:你觉得呢?

王兴:战略和忽悠。

马云:其实我最强的是管理。

王兴:我相信。

这段对话真假无从考证,但是马老师的管理能力之强,确实少有人出其右。

图片地址: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FJCNR5KN0519CEU7.html
图片地址: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FJCNR5KN0519CEU7.html

前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长鲍达民(Dominic Barton)曾说:

To be effective, is the job of the executive.

Effective 的中文翻译通常是有效,不过从英文翻译「Something that is effective works well and produces the results that were intended.」来看,「管理者,必须成事」的翻译似乎更准确。

还是王兴,他在饭否发过一个帖子说罕见的聊时间管理2,蛮有意思,他讲到:

自我管理应该从时间管理开始。时间管理应该从起床时间开始管。

管理应该多关注输入而不是输出。所以,真正的关键不是几点起床,而是几点上床。只要能坚持睡,早起就容易多了。相反,很晚睡却想很早起,自然是需要痛苦挣扎,而且不长久不健康的。

类似的管理的话题,还有非常多,有空可以刷刷他的饭否了解更多。想要成事,管理是绕不开的话题,不过并不一定都围绕着组织管理,从时间管理、自我管理开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,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。别对「管理」嫉恶如仇,哪怕你是个自由散漫的天性派。

无象无形,勇猛恬淡

美国长篇小说家斯科特·菲茨杰拉德(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)说过:

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,就是头脑中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。

有点类似修仙小说常见套路,比如《诛仙》的张小凡拥有佛道魔三派功法。
有点类似修仙小说常见套路,比如《诛仙》的张小凡拥有佛道魔三派功法。

按照这个标准,曾国藩肯定拥有一流的智慧,他格外强调「刚柔相济」,主张能杀伐决断,也能温柔如水。如果一个人能同时拥有两种孑然矛盾的想法,还能在不同的情景下,灵活切换,便会拥有独特强悍的优势。

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有一条「多元兼容」,过度单一往往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基本成为普遍共识,越是迥异的力量的结合,越能融合突破原有的力量。 这个道理对于个体发展同样适用,比如天蝎座的你拥有狮子座的霸气,猫头鹰风格也能在需要的时候表现得像一只孔雀。3

工作久了,感觉两幅面孔都是常规操作,真正的高手随机应变,无法分类,大道无形。

The Light and the Dark: 32 Incredible Angels & Demons in Art
The Light and the Dark: 32 Incredible Angels & Demons in Art

当然,所谓的切换肯定不是到时候喊个口号那么简单,而是在清楚自己的特点风格的前提下,在事情上磨练,用大量的信息拉升认知,喂养补足缺失的能力模块。

也得来点「斯多葛学派」

成事要顺应趋势,但在相当长时间,我们被安排,必须要做手头的事情,别花太多时间用在逃避现实,忧郁烦恼,如果这件事情避无可避,给你焦虑,那就迎难直上,用 Time Block 4给它安排得明明白白,把它干成你的天赋优势。

曾国藩有句话说:

困时切莫间断,熬过此关,便可少进,再进再困,再熬再奋,自有亨通精进之日。5

提高我们对于困难的耐受度,本质上是我们对于困难有预期,谋远大,才有耐心,而不是稍有不顺就马上自我否定调整方向。在逆境中反而应该更机警、更主动,想法设法解决问题,抓住机会修炼自己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人这一生总能做成点事,但是未必能满足自己的欲念执着,求而不得是常态。如果一味给自己灌鸡汤,结果未必更好。前段时间罗翔在采访中讲了对人生命运的看法,他说:

人生 95% 的东西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,我们的出生、我们的智商、我们人生的机会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。

接受这个设定并不容易,它多少会消解我们「成事」的价值感,但这种宽慰是不可或缺的中和。

还有一类提神醒脑的思想实验,通常的问法是: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失败,你会选择做什么?或者如果你现在完全没有资金的压力,你是否还会做现在的工作?

我们很多时候陷入成事的自我麻醉而忽略了意义指向。6

斯多葛学派伟大的哲学家马库斯·奥雷留斯(Marcus Aurelius)写道:

我们所说和所做的大部分都不是必不可少的。如果您可以消除它,那么你将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宁静。随时问自己,这有必要吗?

追求成事,也别过于沉醉于成事,让自己别太大压力,别被「我命由我不由天」的口号压垮。

最后的话

成事挺难的,但我们终究有的选择,正如《未来简史》中提到的:

真正的自由不是能否根据内在欲望采取行动,而是究竟能不能选择要产生什么欲望。

我们要能长时间产出要成事的欲望,也能在必要的时候停止这份执着。希望我们都能获得勇猛精进,舒适自洽的人生吧。

  1. 原文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5139874
  2. 进击的阿秀:王兴有没有被高估?看完他 191 条思考,我才发现他藏得太深……
  3. 对于沟通风格的分类来自脱不花的《沟通的方法》
  4. 为什么我要更激进地使用 Time Blocking
  5. 曾国藩给儿子纪泽的一封家书
  6. 来自《追时间的人》
THE END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