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有耐心|2021 CW 44

时隔数月之久,突然兴致所至来漫咖啡坐了坐。除了打烊时间提前到 10 点之外,最大的变化就是蜂窝网络的信号,终于好用了!喝拿铁的杯子从传统马克杯换成了意式浓缩那种杯子的 plus 版,厚重可爱,但不是我喜欢的款式。当然,这可能纯粹是我不舍过往,怀念旧物,不重要,家门口的漫咖啡能一直开下去就好,后面打算多来光顾,周末的下午到躲在二楼的角落喝着咖啡看本小时,感觉肯定特别棒。

下面是本期 Newsletter 正文。

1. 不要过度总结

在学习中通过组块 chunk 压缩提炼信息,能提升对知识的理解,但在实际工作中反而要格外警惕「过度总结 over-conclude」。抵御过度总结的倾向并不容易,因为用一些诸如正常波动、链路不通、未满足 PMF 等黑话去归因实在轻松,即便这是以忽略真实世界的关键细节为代价。长此以往,这种懒惰会让你沦为握着锤子,眼里只有钉子的抡锤怪

图片[1]-长期有耐心|2021 CW 44-Louiscard

2. 对自己有信心,对工具有判断

最近因为看阿德勒迷上了「课题分离」,有种万事不觉「课题分离」的架势,觉得很多问题没想清楚就是因为缺乏分离意识。

比如我们常说的「信心」就应该分成「个体的自信心」和「当前对能达成某个目标的概率判断」,前者我们应该坚定不移、矢志不渝,甚至非理性、盲目地保持 100% 的自信,因为不自信没有任何收益,后者应该理性评估并通过提升对「工具」的掌握持续拉升成功的概率。

图片[2]-长期有耐心|2021 CW 44-Louiscard

这里的「工具」包括除了飞书、Trello、Moka 这样的系统和应用,应该扩大解释为能帮我们达成目的的所有「武器」。比如项目管理的方法、沟通的技巧、会议的流程、产品需求调研的模板等等,对这些工具的掌握程度要客观判断,不必过度自信。

3. 对成长有预期,对自己有耐心

习惯养成是有倒退期的,即便是相对稳定的习惯也一定会出现阶段性不及预期。早上没起来、晚上没读书、周末没健身,这时候更要心平气和、不急不躁,其实大部分情况可能就是情绪能量过低,少数情况我们做些调整能提高点系统的稳定性、鲁棒性、反脆弱性,那就是赚到啦。

图片[3]-长期有耐心|2021 CW 44-Louiscard

最早系统一崩溃就是大半年,后来会一蹶不振个 2 – 3 月,现在可能一部消息就放自己 2 – 3 个星期的鸽子,但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,长期有耐心。

4. Quotes: 不急不躁和快速行动

本周想享的两个 Quotes 都是关于快速行动,第一条是张一鸣在非常早期的一段话:

早启动讨论(排除不确定性,让相关人知晓,早开始对正确方法的思考探索)、早确定工作分解(可排优先级,可去除依赖并发开始)、抓住重点(先完成最有效的,工作量未必很大) ,当然最重要的不拖,能快不慢,不畏难。1

第二条是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李沐在《用随机梯度下降来优化人生》提到的:

关注当前,每次抬头瞄一眼世界,快速做个决定,然后迈一小步。小步快跑。只要你有目标,不要停,就能到达。

对于高级管理者,特别是核心业务负责人来说,决策质量当然更重要,因为低质量的决策可能会让组织在错误的业务方向投入,导致毁灭性的后果,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,我甚至觉得反而应该避免过度思考,减少犹豫时间,果断决策,快速行动,杀伐果断,叉手立办。

5. Question for you: 我们该怎么看待理论

我更喜欢工具、技巧、SOP,相比之下,「理论」显得过于抽象和遥远,对我帮助不大。但从逻辑上讲,这又完全说不通,无论军事、物理学、心理学都有伟大的底层理论。

所以,在实践中,我们该把什么定义为「理论」,是否要主动纵深到「理论」的维度,我们能否创建自己的「理论」,蛮有意思,没想清楚,欢迎谈谈你的看法。

图片[4]-长期有耐心|2021 CW 44-Louiscard

这是「Louiscard’s Newsletter」的第 20 期,在苟了两周之后,这一期我们稍微有些调整,借鉴最近很火的 3 – 2 – 1 模版( 3 个想法、2 个摘录、1 个问题),我在这一期增加了 Quotes 和 Question for you 两个板块,显著降低了准备成本,好的模型挺有价值。

最后,欢迎订阅我的 Newsletter,点击 关于我 了解更多,我们下周见。🥳

  1. 出处不可考
THE END
点赞8 分享
评论 共1条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• 头像Black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