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来学习?|2022 CW24

Hi 见信好,日子过得真快,一周又过去了。这一周我还是抱着也许可以更新 2 – 3 期 Newsletter 的美好愿望,但是最终连 1 期都差点黄了。我一直在想该在每篇开头写些什么内容,这一度让我非常抗拒,甚至想要不干脆用个统一模板算了。

不过,这念头很快被我打消,一来觉得实在太偷懒,其次也不够真诚。前段时间出差在外,让家里领导给快递几件东西,她本着不浪费快递费的精神,在快递里夹带了几页书信,虽然内容只是这几周的家长里短以及对我的常规劝慰,但纸质的家书让人有种无法言说的亲近和仪式感。

想到这里,也便有了答案,Newsletter 作为我和几百位订阅者的每周书信,似乎也应如此,这部分内容也该像「家书」一样轻松而坦诚,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,让你打开邮件的时候,能更多感受到文字后面的活生生的我,而不是一个无趣的资讯 Bot。

以下为 Newsletter 正文:

1. 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来学习?

这是 Jiayuan 的一条 Twitter Thread,分享了自己的信息处理的完整框架,质量颇高,获得了 1278 次点赞。引述了不少 Naval 的理念,强调读更少的书,慢慢读、反复读、同时读很多本、每本不用读完等。Jiayuan 也是「卡片盒笔记法」的践行者,会用 Raom 去总结,通过 Twitter 输出,也在撰写自己的 Newsletter,非常有料。

图片[1]-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来学习?|2022 CW24-Louiscard

2. 得到为什么要做抖音?

一个卖书的抖音号,直播间大部分时间只有 30 多人在线,一年营收有 1 个多亿。北京二商局,一个卖猪头肉的抖音号,直播间日常 10 几个人在线,一份蒜肠卖了 7 万多份。抖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流量的线上庙会,一个能请得起刘德华、郭德纲入驻的顶级庙会,一个允许我们用内容换流量的场域。

3. Slack 如何靠产品设计撑起 160 亿美金市值?

Slack 是少有真正做到了「产品驱动增长」的公司,围绕着「让工作变得有趣」的目标提供解决方案,包括一站式体验、Bot 自动化、会议提醒、免打扰时间、emoji 表情回复等,通过口碑而不是传统的销售来获客。如今估值超过 150 亿美金的 Slack 并不是一开始就选定了这个赛道,它的前身 Tiny Speck 是一家游戏公司,团队开发的游戏宣告失败之后才转型做了 Slack。”Slack” 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是放松,美国人经常用 ”slack off” 表示偷懒,Slack 早期的口号是 “Be less busy”,反内卷的先驱 🫡

图片[2]-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来学习?|2022 CW24-Louiscard

4. “ProcessOn”和“小画桌”两步走,可视化协作平台「大麦地」获近亿元A轮融资

ProcessOn 拿到近亿 A 轮融资,CEO 欧阳泽丽聊到了为什么要出海:比如产品有差异化的体验和相对应的优势,海外用户对相关品类的理解更成熟、直接与海外顶尖团队竞争拉高标准。事实上,对于 B 端 SaaS 市场,长期来看,海外市场的规模要大得多,很多领域不是 2、3 倍,而是 10 倍、20 倍的差异,出海也给产品商业化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图片[3]-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来学习?|2022 CW24-Louiscard

5. 《亚马逊致股东信 2017 – 2018》

贝佐斯在这封信中聊了家喻户晓的「六页纸备忘录」(Six-Page Memos),写得非常简洁、有趣,值得一提的是,他强调 ”The key point here is that you can improve results through the simple act of teaching scope – that a great memo probably should take a week or more. ” 如果你刚刚读完《亚马逊逆向工作法》,你肯定马上能识别出来,这是亚马逊另外一个著名工作原则「不懈地聚焦于可控的输入指标」(a relentless focus on input metrics)的一次生动实践。

这是「Louiscard’s Newsletter」2022 年的第 24 周内容,很高兴你读到这里。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或通过表单留言,也欢迎订阅或分享给你的朋友,我们下周见。🥳

THE END
点赞1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