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假期结束了,这个假期在山东走亲访友,喝酒撸串,还去西西弗喝了两次咖啡,轻松自在,安逸闲适。最近几个月来,被工作牵绊,好些日子没有更新 Newsletter,趁这几天得空,赶忙发布一篇,让静止阻力变成滑动阻力,推动 23 年能更新得勤奋些,找到自己的节奏。
以下为本期 Newsletter 正文:
把日记当做心理医生
我一直把日记当作心理咨询师,还发过微博,最近在简单心理 App 学到了一种叫做「心理位移」的专业方法,感觉还挺有用,当你陷入沮丧抑郁的情绪,也不妨试试,方法非常简单:
首先以「我」的角度来描述引起负面情绪的事件内容,包括起因、经过、结果和个人想法等,大概 150 字。比如「我今天下午本来计划撰写年底总结,结果一直拖延,刷了 3 个小时抖音 …… 感觉非常沮丧,觉得自己 10 多年自控力毫无提升,就是个 loser …… 」字数不少于 150 字。
接下来,用「你」的角度另起一行,再写一遍,比如「你下午又陷入到了拖延症的痛苦,担心糟糕的结果 …… 又耽误了几个小时的时间。」
切换成「他」的角度书写记录同一件事情,比如「他再次被完美主义绑住手脚,恐惧『开始』,恐惧不确定的工作,害怕糟糕的结果」。
最后再次以「我」的角度来看待刚才的事情和整体感受,试着了解回忆不同人称代词替换过程中情绪的微妙变化。
![图片[1]-2023 CW01 | 大师不用新工具,你用不用?-Louiscard](http://image.louiscard.com/blog/2021-11-29-073132.jpg-beta3.0)
有个技术叫「情感标签(Affect Labeling)」,实验发现,当我们意识到负面情绪,标记它,这种情绪便会立即减轻。我的大脑不是我自己,不要被情绪裹挟,多写多记录,看破幻象。
跳出「默认效应」 的牢笼
默认效应是我们倾向于维持现状,即使不同的选择对我们更有利。有一句常被误以为老子说的话是:
“If you do not change direction, you might end up where you are heading.”
若你不改变方向,最终你将停留在自己所走的路上。
这话听起来跟查理芒格的那句「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,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。」很像。我理解这是在鼓励人们如果对目的地并不满意,就勇敢地改变方向。配合罗伯特 · 弗罗斯特(Robert Frost)的名言更加鼓舞人心:
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, and I—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,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.
树林里有两条岔路,而我… 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条,这一切都改变了。
抵抗「默认效应」很难,首先能认识到这种「进化时滞」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,不妨多多在大小决策中提醒自己,训练自己的大脑不要屈服于默认的惯例。read more
大师不用新工具,你用不用?
毫无疑问,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少烦恼,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,各种新的写作工具,比如 Ulysses、Scrivener 等成为创作者常常谈起的话题,而一些大师级的知识工作者似乎对此不以为然,用远古的工具驾驭信息,创作杰作。
比如《阿甘正传》、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、《沙丘》的编剧埃里克·罗斯 Eric Roth 的创作工具是一款在 MS-DOS 上运行的 Movie Master,这款软件距今已经有 30 多年的时间。写了《冰与火之歌》的乔治·R·R·马丁使用的 WordStar 也是一款运行在 DOS 系统的软件,它的第一版早在 1979 年就发布并且早已不再更新。
同时,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对这些频繁切换工具的用户的辛辣嘲讽。
![图片[2]-2023 CW01 | 大师不用新工具,你用不用?-Louiscard](http://image.louiscard.com/blog/2022-11-28-CleanShot%202022-11-29%20at%2001.37.48.png-beta3.0)
Scrivener 在官网的一篇文章 Why Use Scrivener? 针对这类问题给出了一个颇有深度的回应。他直面回答了常被问到的问题「为什么我需要专门的写作软件来写我的书?我可以像大多数作家一样使用微软 Word?」—— 你不需要用 Scrivener,话说回来,你也许也不需要用 Word。
在 Logseq 里聚焦任务
OmniFocus 有个功能叫 Focus「聚焦」,能在界面只展示一个 Project,隐藏掉其他内容,但只能聚焦「项目」而非「任务」,我基本没用过,但这个理念挺好的,最近尝试在 Logseq 践行。把当前进行的任务展示在主界面,贴上 🚧 的标签,直接在这个节点下面持续添加 log 和思考,避免分心,操作便捷,体验不赖。
![图片[3]-2023 CW01 | 大师不用新工具,你用不用?-Louiscard](http://image.louiscard.com/blog/2022-11-13-CleanShot%202022-11-13%20at%2020.09.19%402x.png-beta3.0)
当我们抗拒开始一个任务的时候,也不妨先开启一条记录,胡乱写一些想法,让自己的大脑热热身,没准灵感光顾,效率爆棚。
脱不花的 10 个小念头
这篇小文非常短,跟得到品控手册的风格类似,但给我很大的收获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包括:
- 每当与他人讨论一个复杂问题时,最好先从词汇解释开始共识。不信,去问问自己的老公/老婆,关于“照顾家里”这个词的定义。个中差异能让我们对一切沟通从此充满敬畏。
- 我所得到的年度最佳建议:每天深夜列出第二天要做的所有事情的清单,然后筛选出其中 8 项最优先的事情,认真排序,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。每天早起看一遍这张由 8 件事组成的待办事项清单,开始行动。重要的是:无论如何,每天完成这 8 件事后,就关闭“行动大脑”,无论多在兴头上都不许临时“加项目”。强行让自己去做一些“没什么意义但是心情愉快”的事情,主动帮助大脑修复。
- 所谓信念感:放下自我评判,也不被他人的评判所干扰,全力沉浸和发展当下。是为正念。所谓正念: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。禅不过是穿衣吃饭,喝水担柴。区别在于禅师穿衣时穿衣吃饭时吃饭,而凡夫喝水时愁着担柴,吃饭时惦记着穿衣。所谓成熟:知道“所有说出来的故事,都是被编辑过的人生”。成熟的人努力去理解其中想表达的需要,不过度执着于编辑痕迹。
—
这是Louiscard’s Newsletter,很高兴你读到这里。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或通过表单留言,也欢迎「订阅」或分享给你的朋友,我们下周见。🥳
暂无评论内容